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章 柳寨子庄

柳寨子庄也是一个普通的村庄,在乡道的边上,离乡道二三百米,迎面一座高五六十米的花岗岩石壁,陡峭光滑。

村庄的进出口在东侧,有一条天然沟渠,溪水在沟渠潺潺流出。沟渠沿上是一条宽三米多石道,随沟渠缓缓地绕了一个弯,逐渐高起,绕到石壁的后面去了。

石壁厚有四、五十米,后面朝山的部分是悬崖,从中部花岗岩石壁凹进十几米宽,五六米高,近百米长的天然连廊,顶部凸出一个二十几米厚的斜坡,成连廊的顶部。

从东往西,底部是十来层楼高的峭壁,中部是连廊一样的石道向山上蜿蜒绕去。溪水在此将石壁割出一米宽,近两米深的凹槽,雨季这里会形成三十多米高的瀑布,旱季不细看,只听溪流哗哗啦啦却不见水。很明显这是由洪水冲击自然形成的。

顺着石道往南走三里多地,便看到柳寨子庄一座座石头房子石头院墙的院落,在小溪两侧高低不平的错落着。村庄不大,一百一十七户人家,四百六十几口人,就以半山坡的薄地而生。再往南山势越发高耸挺拔,树林茂密,一般都是打猎的采药的砍柴的山人才进去。

县大队初创时并不在这里,而是在洋河镇西北部,那里山势平缓,比较富裕,条件要好一些。但鬼子刻意进山围剿,几次遭遇战,县大队损失惨重,由高峰时一百六十七人,到现在的二十三人。后来柳寨子庄的党员柳世斌给县委书记蒋立涛引荐,县大队才迁到柳寨子庄驻扎。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果然,县大队转移到这里,鬼子又专门围剿了几次,既攻不进来,又连一个人都伤不着。于是在两端的镇子修了炮楼,意图把县大队困在这里。

这里太穷,饭都吃不上,县大队只是站住脚,快一年了也没发展,县委又出事了,更令人绝望。

这次据消息说省军区直接委派一个新的县委书记来,直接到柳寨子庄来,直接针对县大队的发展。柳世斌和大队长赵志刚是日盼夜盼天天期待。这天,山上的哨位汇报说对面山上上去一对皇协军,不一会又汇报说对面山上下来两个人,好像是一男一女,男的扛着东西,肯定和皇协军遭遇了。

赵志刚立刻带领十名战士,下山去迎接。

走到半山腰,苏阳和李梅都看到对面半山腰里的村庄,掏出望远镜细细观察了一阵,看到有扛枪的走动,但没有正式军服,不敢确认。不过这里就有一个柳寨子庄,应该没错,两人径直下了山,拐过一个横V字弯,上了乡道,便远远看到赵大队长他们。可相互并不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